胃癌腹膜转移是胃癌晚期常发生的一种肿瘤转移方式,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有严重影响,随着国内医学技术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腹膜转移的诊治手段和治疗方案得到了不断改进,但仍存在诸多局限。近日,浙江省肿瘤医院胃外科徐志远、余盼攀主任团队成功为一名胃癌腹膜转移患者实施浙江省内首例加压腹腔气溶胶化疗(PIPAC),这一突破性进展为浙江省内晚期腹膜转移癌患者带来了国际前沿的治疗新选择。
这项让刘大伯重获生机的PIPAC技术有何特别之处?余盼攀介绍,传统的全身化疗,药物要经过血液才能到达腹腔,不仅剂量大、全身副作用明显,还会因为腹膜屏障的阻碍,很难在病灶处达到有效浓度。而腹腔热灌注化疗虽然是局部治疗,但依赖彻底的肿瘤切除,不少晚期患者根本无法耐受,且药物分布也不够均匀。
“PIPAC则完全不同,它就像给腹腔内的癌细胞‘精准投药’,气溶胶形态的药物能借助高压均匀覆盖整个腹腔,深入到腹膜的每一个角落,药物浓度比传统方式高得多,而剂量却只有静脉化疗的1/10,大大减少了恶心、呕吐、脱发等副作用。”余盼攀指出,对于像刘大伯这样体能较弱、无法承受高强度治疗的晚期胃癌腹膜转移患者来说,这种微创、低毒的治疗方式无疑是更好的选择。而且它可重复性强,能根据患者情况多次治疗,每4-8周进行一次,每次治疗后还能通过腹腔镜直观评估效果,及时调整方案。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胃癌新发病例超35万股票配资最新平台2025,其中10%-40%初诊时就出现腹膜转移。“我们关注到PIPAC在欧美国家的临床效果,经过两年准备,终于实现省内零的突破。”院长助理、胃外科主任徐志远教授表示,目前刘大伯的转移病灶已得到有效控制,后续将按疗程继续治疗。此次首例PIPAC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浙江省晚期胃癌治疗迈入“精准局部化疗”新时代。这不仅为刘大伯这样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更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被胃癌腹膜转移困扰的患者,能借助这项技术减轻痛苦、延长生命。
配多多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