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连明,男,1976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重庆市开州区铁桥镇铁桥村6组村民股票配资平台大全,铁桥村监督委员会主任。他27年如一日悉心照料身患小儿麻痹症的叔叔谭代群,在妻子确诊腹膜癌,家庭陷入巨大困境时,依然对叔叔不离不弃。从青葱少年到不惑中年,从独自坚守到全家接力,用近万个日夜的陪伴与守护,谱写了一曲“不是父子胜似父子”的亲情赞歌。
“照顾家人是本分”
1998年深秋,22岁的谭连明背着叔叔谭代群,缓缓走在铁桥镇铁桥村的乡间小路上,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连明,我拖累你了……”叔叔谭代群哽咽地说。“叔,我就是您的‘拐杖’,就是您的双腿。”谭连明抹去额头的汗水,将叔叔背得更稳些。这一背,便是27年。
谭代群自幼患小儿麻痹症,疾病导致他双腿重度残疾。他年轻时尚能手脚并用勉强“走路”,50岁时,他双腿萎缩变形,完全丧失行动能力。
1988年冬,12岁的谭连明在医院目睹父亲离世。临终前,父亲攥着他的手说:“照顾好你妈和叔叔。”两年后,母亲与继父重组家庭,她那句“再难也不能丢下代群”深深烙印在谭连明心中。
谭连明16岁那年,到广东打工,他每月把大部分工资寄回家,除了补贴家用,就是给叔叔买营养品。1995年,谭连明靠着打工积蓄和亲戚帮衬回乡建房,特意在堂屋右侧留了间朝阳的小屋。“这是给叔叔住的。”
展开剩余71%1998年,面对年迈的继父和母亲逐渐力不从心的照料,在外打工多年的谭连明,毅然放弃外出发展的机会,主动回乡接过了守护残疾叔叔的接力棒。他在镇上租了一间门市,开了一家摩托车维修店。叔叔住在老家,相隔2公里路。每天清晨、中午、傍晚,他都会骑车穿过乡间小路为叔叔送饭;傍晚回家,他第一件事就是给叔叔擦身按摩。邻居劝他:“你还没成家,何苦搭上一辈子?”他憨憨一笑:“叔是家人,照顾家人是本分。”
困境面前双肩挑
2006年,谭连明在镇上买了房子。由于叔叔年龄越来越大,病情也愈发严重,为了方便照顾叔叔,谭连明干脆把叔叔接到镇上一起生活,妻子负责洗衣做饭,他负责日常护理。为防止叔叔生褥疮,他每晚定时给叔叔翻身和擦洗身子;他一有空就把叔叔背到阳台、院坝或顶楼上晒太阳。
2016年夏天,谭代群突发疾病住院,谭连明在病床前守了7天7夜。“叔叔抬头就能看见我,就不会感到孤独无助。”谭连明宁愿自己遭罪,也要让叔叔开心。“你这儿子真孝顺!”同病房的老人羡慕地说。谭代群老泪纵横地回话:“他是我侄儿,比亲儿子还亲!”
2020年,妻子确诊腹膜癌,家庭陷入巨大困境。面对双重压力,谭连明咬牙坚持:白天在病床前守护妻子,晚间接替护工照顾叔叔。一段时间下来,谭连明肉眼可见地消瘦了,周边群众见此情形,建议他将叔叔送往养老院,都被谭连明夫妻谢绝,因为谭连明知道,在敬老院叔叔很难获得一对一的照顾。“再难也不能让叔叔受委屈!”
2020年惊蛰夜,暴雨砸得铁皮屋顶噼啪作响。妻子化疗后虚弱地躺在病床上,谭连明正用棉签给她润唇,家里的护工突然来电:“谭叔高烧40℃!”他抓起雨衣冲进雨幕,摩托车灯刺破雨帘时,后视镜映出他通红的双眼。
那夜他冒雨骑行40公里,到家的时候衣裤鞋袜早已被雨水浸透。当把叔叔送到镇卫生院时,护士看着体温计惊呼:“怎么现在才送医?”他憨笑着搓手:“人在城里照顾病人刚回来。”
那段时间,他的衣兜里总装着两种药——蓝色标签的是叔叔的,红色标签的是妻子的。
用血脉亲情书写人间大爱
“叔公,快看我在抖音学的护理操!”暑假回家的女儿对着手机跳起滑稽舞蹈,15岁的儿子正给老人剪趾甲。
“轻点儿!你叔公怕痒。”谭连明嘴上嗔怪,眼角的笑纹却显露欣慰。这个常给儿女讲“黄香温席”故事的汉子,惊喜发现孩子们自制了《叔公护理手册》,图文并茂记录着“喂饭要吹三下”“按摩要顺时针”等要诀。
谭连明于2008年7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现任铁桥村监督委员会主任。他把孝道刻进村规民约,那辆载过无数次药膳的旧摩托,如今车箱里装着给五保户的降压药;曾经记录叔叔体温的笔记本,变成了记载23户孤寡老人需求的“爱心台账”。村民总说:“谭主任家的腊肉香肠,年年最先挂在五保户灶头。”
2023年清明,他推着叔叔到父亲坟前。山风吹乱他鬓角的白发时,75岁的叔叔突然大声喊道:“奎哥,明娃好……”满山油菜花海中,谭连明仿佛看见12岁的自己正背着叔叔在田埂上跋涉,那声穿越27年光阴的“好”字,化作柏树枝头晶莹的晨露。
铁桥村的晚霞中,那辆旧摩托依旧穿梭在炊烟里。车喇叭的嘀嘀声中,述说着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用近万个日升月落写就的答案:所谓亲情,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所谓大爱,就是把别人眼中的奇迹,过成自己的日常。
上游新闻 谭柯 实习生 郭婧丹股票配资平台大全
发布于:重庆市配多多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